案例分享A:長年頻尿與疼痛,原來是間質性膀胱炎
每天要跑廁所超過20次,還伴隨下腹疼痛,卻怎麼檢查都沒有泌尿道感染。
這是一位40歲女性的故事。多年來她飽受頻尿、急尿與膀胱疼痛困擾,甚至晚上每小時都要醒來上廁所。她反覆就診、吃了多種抗生素,卻始終無法改善,生活與睡眠品質大受影響。
經過完整檢查後,我們為她確診為 間質性膀胱炎(Interstitial Cystitis, IC),這是一種慢性膀胱發炎疾病,雖然沒有細菌感染,但卻會造成膀胱壁損傷與持續性疼痛。
間質性膀胱炎的定義與命名:IC/BPS 為「與膀胱相關的慢性骨盆痛(>3 個月),合併頻尿/尿急等至少一項 LUTS,且排除其他可解釋病因」;是否做膀胱鏡取決於臨床情境(例如懷疑 Hunner lesion)。歐洲泌尿外科醫學會 2024 年版以「Primary bladder pain syndrome」定義並強調分型,Hunner lesion 病型具獨特治療路徑。
間質性膀胱炎在膀胱鏡底下可以看到很明顯出血,如下圖所示
這次我為她安排了個人化的治療:
- 膀胱擴張與藥物灌注,修復膀胱內壁黏膜
- 口服藥物,調整膀胱神經過度敏感
- 飲食調整,避免咖啡因、酒精、辛辣等刺激食物
- 配合骨盆底物理治療,放鬆長期緊繃的肌肉
治療後,她的夜間頻尿大幅減少,每晚能睡上4–5小時,疼痛也明顯改善,終於能恢復正常生活。
給妳的提醒
間質性膀胱炎雖然是一種慢性病,但並非無解。
透過個人化的治療與生活調整,妳也能重新找回自在的生活。
#間質性膀胱炎 #膀胱疼痛 #頻尿 #急尿 #女性泌尿健康 #謝梓翔醫師 #婦科微創 #醫療關懷
.﹒☆°.﹒☆°.﹒ ☆°.﹒ ☆°.﹒ ☆°.﹒ .﹒☆°.﹒☆°.﹒ ☆°.﹒ ☆°.﹒ ☆°.﹒
案例分享B:間質性膀胱炎與PRP新希望
長期頻尿、急尿與膀胱疼痛,往往不只是單純的泌尿道感染。這是一位40多歲女性的故事。她多年來因為間質性膀胱炎,每天需要上廁所超過15次,夜晚更常常被迫醒來,嚴重影響生活與睡眠品質。
傳統治療(藥物、膀胱灌注、飲食調整)對她的效果有限,直到嘗試了 PRP(富血小板血漿)治療:
-
由自身血液提取,濃縮血小板後灌注至膀胱
-
富含修復與抗發炎因子,幫助膀胱黏膜修復
-
減少膀胱敏感度,改善疼痛與頻尿
經過數次治療後,她的夜間頻尿大幅減少,膀胱疼痛指數下降,能夠安穩入睡。她形容:「終於不再被膀胱牽制,重新找回了生活節奏。」
須知
PRP屬於新興療法,目前臨床證據仍有限,但已有研究與臨床經驗顯示,對部分患者能帶來明顯改善。對於傳統治療反應不佳者,PRP或許是一個值得討論的選項。
#間質性膀胱炎 #PRP治療 #膀胱疼痛 #頻尿急尿 #婦科泌尿健康 #謝梓翔醫師 #再生醫學 #新希望